首页

黑冰踩踏免费专区

时间:2025-05-29 18:30:23 作者:“龙舟水”来袭 南方多地强降雨上线 浏览量:79781

  中新网绍兴3月20日电(项菁 林波)品黄酒、制作面包、走乡间小道……趁着春光明媚,来自泰国的“00后”女孩林玉兰和小伙伴走进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上旺村,一整天的“乡村游”让林玉兰直呼,“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中国乡村,太让人放松了!”

  在中国,广袤的田野、清新的空气、新兴的业态,让海内外一大批年轻人沉醉乡村。继City walk(城市漫步)火遍大江南北后,Country walk(乡村漫游)也成为年轻人亲近大自然、感受乡土人情、体验乡村新风尚的一种热门的旅行和生活方式。

近日,上旺村一家面包房吸引了海内外年轻人打卡。项菁 摄

  一年前,林玉兰从泰国来到中国留学,因为热爱旅行,她在闲暇时游览了杭州、苏州等不少城市。让她十分惊喜的是,中国不仅有繁华的都市,还有美丽的乡野。

  林玉兰所到的上旺村绿水青山萦绕,农田、竹山、茶山等特色资源丰富。近年来,该村发展起“黄酒吧”“咖啡吧”“面包房”等新业态,纵横交织的乡村游步道串起了田园和新店。

近日,上旺村一景。王刚 摄

  “原来我不知道中国乡村是什么样子,来到上旺村发现,乡村不仅非常适合发呆,也很适合休闲散步,还有很多时尚的商店能够购物。”林玉兰直言,“我拍了很多照片,回去后就跟家人和朋友分享。”

  迎着春天的气息,在中国朋友的推荐下,来自缅甸的“95后”留学生乔万娜来到宁波市江北区鞍山村,这也是她第一次走进中国乡村。

近日,缅甸留学生乔万娜体验鞍山村咖啡馆。林波 摄

  咖啡馆、烘焙店、人文民宿、设计学院……“打卡”诸多乡村新业态后,乔万娜直言“爱上了这里”,这里不仅有她喜欢的拿铁咖啡,还有清澈的小溪和美丽的花田,“美丽的乡野可以缓解学习压力,期待在空余时间还能游玩更多乡村”。

 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两个月,所监测的中国300多家乡村旅游示范点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7.6%,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加48.7%。

  “脚步丈量乡野”所带来的松弛感,不仅吸客海外,也促使一大批中国“Z世代”青年“反向”就业创业,筑梦乡村。

  2004年出生的张兴凯来自“中国面食之乡”山西。因为喜欢大好河山,2023年7月他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,毅然来到上旺村一家面包房,担任面包制作课程老师。

  “顾客大部分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。相比城市,乡村节奏慢,年轻人也愿意来体验慢生活。”张兴凯受访时还谈及,他在休息时经常到村里散步、到周边大山爬山,也会到村委大楼的图书室看书,“乡村配套其实很齐全”。

近日,年轻人享受上旺村的乡村风貌。项菁 摄

  如其所言,眼下,中国乡村正积极优化基础设施,让年轻人不仅“爱来”,还愿意“留下来”。譬如浙江正在打造1万公里的“环浙步道”,涉及山路古道、景区游步道、绿道、健身步道、林道等,串联起该省范围最广的“漫步路”。

  位于鞍山村的北山游步道就是“00后”女孩小高闲暇时经常“打卡”之地。小高来自安徽亳州,今年初选择到鞍山村一家服装店上班,“沿着附近的小溪散步,听潺潺水声,就是一种沉浸式的放松。”

近日,在鞍山村一家服装店,小高正在整理零售的衣服。林波 摄

  “乡村有着天然的环境魅力,不仅能让人释放工作上的压抑感,也能获得生活上的满足感。”小高笑称,“身处这样的环境,还能提高工作效率。”

  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所长徐日辉受访时表示,乡村是见证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,中国乡村的环境和配套日益完善,吸引着各式各样的新业态下沉到乡村。这不仅带动了海内外年轻人体验乡村乐趣,更让不少人将自己的梦想寄托于乡野,使乡村成为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“新乐园”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新健康丨河北省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

“研发在北京,成果转化来滨海新区,协同发展有了新样板。”科芯(天津)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旭东介绍,借助天津滨海—中关村科技园平台,科芯公司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,在全国投产了50余个智慧化农业种植生产基地。

福建省打造绿色文化便民“万里福道”

  有些设计师是女孩,不仅仅对舰艇,而是对整个军事文化都不了解,没感觉,有些人一开始连舰载机——比如我军的歼-15和美军的F-15都分不清。

斑块逆转关键在控制胆固醇

“为了解决航行习惯变化带来的问题,我们制定的《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管理规定(试行)》已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接下来,我们将通过组织开展深中通道桥区水域范围研究,加速调整防台浅水锚地,推动完善大桥防撞设施,及时更新海图信息等一系列措施,打出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的‘组合拳’。”广东海事局通航管理处专家黄曙路介绍道。

哪吒X、赛力斯蓝电“小毛病”不断 长安欧尚远程升级“玩消失”
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柚罐、喜爱柚罐,王伯杨将工坊对外开放,每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。“很多东盟国家的旅游团会把这里纳入旅游点。”王伯杨称,下个月还将接待来自南非的旅游团,带他们体验如何制作柚罐,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。

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|良渚古城溯源流

“现在还没到农忙季节,听说藿香基地招人,我就约上村民一起来这里干活,每天干8小时左右,一天能挣100余元。”藿香采摘工人冯庚英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